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导黄勤教授受邀莅临我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4-11-09

  2024年11月7日下午两点,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黄勤教授受邀莅临我院学海楼1122学术报告厅做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下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以《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为例”。翻译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听众包括学院领导、翻译跨学科研究中心成员、其他系部对翻译感兴趣的老师以及全院研究生。

  讲座伊始,陈伟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翻译跨学科研究中心对黄勤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参加讲座的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学院和科研办对本次讲座开展的大力支持。

  外国语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黎慧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热烈欢迎黄勤教授莅临我院开展学术讲座,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在温暖的立冬之日,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向“行走的参考文献”黄教授多多学习,大胆提问,并预祝讲座圆满成功,老师和同学们收获满满。

  陈伟教授随后隆重介绍了黄勤教授黄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著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她兼任英语系主任和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中国英汉语比较协会的常务理事、湖北省翻译协会的常务理事和武汉市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勤教授曾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出版了多本专著、译著和汉英词典等,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湖北省社科项目等多个高层次项目等,学术影响力相当大。

  在热烈的掌声中,黄勤教授开始了她的精彩讲座。她首先提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研究主要是引用西方的翻译理论方法,但由于中国的翻译研究实践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及中国学者不能一直盲目追求西方的翻译理论等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国内学者开始探索建立本土的翻译理论。她强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和翻译话语体系来指导中国翻译实践,对于中国翻译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黄勤教授当天所要分享的研究就采用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黄勤教授首次结合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和翻译批评三大语义框架,基于《射雕英雄传》系列卷一的郝玉青独译本和卷二的张菁独译本,比较了两位译者的译者行为。她首先解释了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与翻译批评三大语义框架之关系。接着在“行为-文本视域”下“行为批评”语义框架下,她主要分析了两位译者的文本选择归因比较和翻译策略选择倾向比较;在“文本-语言视域”和“文本批评”框架内,一方面,她集中探讨了文章中乡土语言的英译,在挑选了《射雕英雄传》中一些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成语、熟语和惯用语等文化负载词后,将它们分为“生态、语言、物质、社会和宗教”五类,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详细分析了两位译者的偏向与差异;另一方面,她还对译者行为的译本完整性与结构层面进行比较;最后是“行为-社会视域”和“效果批评”框架内的研究,她对两位译者行为的社会效果进行考察。在讲座过程中,黄勤教授不仅介绍了精彩的研究内容,还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课题研究方向建议,鼓励大家在翻译研究领域持续探索和创新。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黄教授耐心解答了每一个问题,其深入浅出的解答让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互动之后,陈伟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和点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外国语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更为翻译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交流机会。

          (图:陈羽哲 文:梁晓辉 编辑:刘思 审核: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