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4-09-05

一、中心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的宗旨是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各专业研究力量,秉承本校先进的科研理念,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本校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水平和影响力,提升外国语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本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心理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语言测试和语言教育。研究所工作聚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前沿和热点问题,以各级科研项目为主线,积极开展与校内外、国内外同行和专家之间的交流,建立国内和国外合作项目,定期举办相关学术讲座和研讨。

二、研究方向

1.第二语言研究  

第二语言研究从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心理语言学、词典学等不同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及双语加工,注重理论创新,关注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外语测试等重大现实问题。本方向从我国政治经济新形势和产业发展新格局对外语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外语学习理论创新建设这一核心问题,结合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最新进展,对中国不同层次人群学习外语、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2.教学法研究  

教学法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包括英语教学的原理、方法、方式、手段以及其他教学工作。本领域的研究涵盖外语教学法的各大主要流派,以及各种教学法的框架,包括语法教学、翻译法、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以及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等。研究范畴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翻译教学等各类课型的教学方法。

当前英语教学法的体系一直处于进步与优化的过程当中,从以教师与教学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从单纯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发展转变到结合实际的教学技能;从以理论为主,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完善健全的教学法体系需要以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据,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结构体系,将语言学科特征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作为教学依据之一,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与实践放在教学关键位置,针对语言教学内容综合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法的研究多与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等领域进行跨领域合作研究。

3. 认知语言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特色是人类认知学科和语言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涉及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学等多种学科。本方向主要从三方面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1)认知语义学:包括构词法及语义分析研究。(2)认知语法:透过对现存语言分析及了解其背后产生的环境、习惯、隐喻等,归纳语法规则。(3)语言认知与其他学科融合: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学等。本方向也开始尝试两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人工智能和神经语言学,涉及语言和机器、语言和大脑的交互,语言学与脑科学、人工智能等的交叉融合。

4. 公共话语研究  

    本方向从语用学、法律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及语篇分析等不同角度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应用。本方向特色是多学科的融合,强调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兼容互补,包括国家话语与修辞研究、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修辞研究、二语写作与修辞研究、媒体技术发展与网络修辞研究、危机话语研究、新修辞现象与新语体写作研究、外语课堂话语研究等方向,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功能。本方向注重不同文化下语用模式的本土研究,注重社会调查和语料收集,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指导社会实践与国际经济合作;通过研究交际过程中人类言语行为的表现揭示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关系。 

三、发展计划

    本中心将积极培育学科带头人和方向负责人,组建良好的学科梯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层次和水平,确定重点研究课题,积极发表科研论文或出版专著,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科研工作,从而形成科研特色,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努力提高科研层次,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强的教学科研队伍。中心将和语言学界主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与交流,邀请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和学风扎实的青年才俊开展学术讲座或专题讲习班,定期举办高端讲座、学术沙龙和专题论坛等学术活动,讨论学术热点,分享文献阅读心得,组织团队成员互评论文稿和申请报告书。

2.以科研课题为纽带,把整个团队组织成为不同方向的科研梯队,既有合作攻关,又有个性发展,以此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督促成员选定专业方向,从事科研工作,鼓励成员发表高质量文章、申报高级别课题、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鼓励、支持中心成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组织团队成员向TESOL年会、美国应用语言学年会、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外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等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投稿。

3.处理好主要学科方向与其它学科方向的关系,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二语研究、认知语言学和公共话语研究方向的发展,最终做到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中心贯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使成员既掌握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也通晓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心理学、神经科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跨学科研究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技能,成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型语言学研究中坚力量。强调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研究,组织国际会议或有国际学者参加的国内学术会议。

4.加大队伍的优化进程,鼓励团队成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学位和职称层次,并协调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实现和发展,努力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鼓励并帮助成员申请学术访问或攻读博士学位,寻求与企业合作机会,为企业提供语言服务,求真务实地扎实推进语言学跨学科相关研究以及我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课程建设等工作。